□張頔
  企業在成長、發展、壯大過程當中,最痛苦的事是什麼?大概就是轉型,因為這意味著企業要調整方向,甚至推倒重來。危機中轉型尚且不易,企業做得順風順水時轉型就更需要眼光了。
  2003年,正是國內西服行業的黃金時代,在別人擴大產能還來不及的時候,紅領的張代理卻打定主意做定製。這個想法不僅不被同行理解,連內部員工也沒幾個贊成的。
  好在張代理有股倔勁,一心想在定製正裝領域做出個名堂,頂著壓力搞研發,最終靠著大數據實現了定製的量產化,利潤成倍增加。
  而當年那些同行如今怎麼樣了呢?有的服裝企業靠賣西服賺到錢後也想到了轉型,只不過這種轉型完全是以利潤為驅使,轉到了當時更有錢賺的房地產或是礦產,比如雅戈爾。但是房產和服裝終究是隔行如隔山,當了“地王”卻沒怎麼賺到錢,想回頭再做服裝也只能是面對積壓的庫存叫苦不迭。
  優秀的企業家一定不缺乏危機感,只有這樣才能比別人看得更遠一點。張代理在最初收集版型數據時,雖然想象不到十年後大數據的應用會如此便捷廣泛,但他對於個性化定製的市場判斷,絕對把準了時代的脈搏。
  同樣身處服裝行業,美特斯邦威董事長周成建也認為不同階段的角色轉換最為痛苦。“其實有些事情既然你不懂,那你要找懂的人做,有時你是懂的,你最後也變成不懂。”周成建是裁縫出身,但創業之後成了老闆,即便覺得自己很懂,很專業,有時他也要裝著不懂來聽取別人的意見。
  現在不少企業家都嚷著“轉型、轉型”,四處尋找突破口或增長點,說是要與時俱進,要跟上互聯網時代步伐,要做“跨界營銷”。然而,細看一下,發覺他們所做的都只不過是“擴大經營項目、增加銷售渠道”而已,其中許多都是跟風;雖然目標變來變去,但方式方法依舊沒變,卻都自以為是轉型了。比如湘鄂情,一年內轉了五次型,從主業餐飲轉到環保、再到大數據、影視,真是轉得找不到北了。
  紅領的轉型之所以有借鑒意義,是因為其立足西裝本業,靠著理念革新、技術升級,從批量生產成衣過渡到私人定製量產。它的轉型確實是把握住了趨勢潮流——這是一個個性化時代,從消費者個性需求出發,以更低的時間、金錢成本,讓客戶穿上體現自身品質、品位、個性的衣服,可以說這種轉型乃是不忘初心。
  本稿件所含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資料,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 (原標題:企業轉型當不忘初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tmukov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